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通知》要求各地区于2025年9月底前全面开展“信用代证”工作。目前,多地加速推广“信用代证”,深化信用信息便民惠企应用,深入挖掘信用数据价值,充分发挥信用报告作用。近两天,贵州省、云南省先后印发《贵州省加快推进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实施方案》和《云南省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实施方案》;江苏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关于推行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实施方案》。
截至目前,全国仅剩少数几个地区尚未开展“信用代证”工作。
新印发的方案表明“信用代证”工作朝以下方向发展:
✅数据归集时效性更强:对数据归集的质量、范围和时效性提出更高要求。除了行政处罚信息,可能还会逐步纳入更多类型的信用信息,并强调数据的实时或准实时更新,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覆盖领域逐步扩大:早期的“信用代证”方案可能仅覆盖少数几个关键领域(如市场监管、税务、环保等)。随着改革深入,覆盖的领域会不断扩大,上述两个方案覆盖领域均不少于40个,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事项将被纳入,目标是实现“应替尽替”。
✅跨区域互认不断突破:最初,专项信用报告可能主要在省内有效,现在的趋势是大力推进跨区域互认,贵州省以专章形式提出建立专项信用报告跨省互认机制,为企业在更大范围内“一纸报告走天下”夯实基础。
✅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专项信用报告最初主要用于行政服务、企业上市、招投标、融资贷款等场景。未来会向更广阔的市场化应用场景拓展,例如跨境贸易、知识产权交易等,使其真正成为企业信用价值的“通行证”。
总的来说,“信用代证”方案正朝着覆盖更广、互认互通、数据更准、应用更多、保障更强的方向演进。其核心目标是最大限度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